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

很多内容创作者,尤其是刚刚开始自己做内容的人,往往都会有很多顾虑,总怕用户不满意。因此畏手畏脚、犹豫不决、最后止步不前。

从过往跟各种内容创作者朋友的聊天中,我总结出了4个:最多被提及,但也是我觉得最没必要的顾虑。

1、总怕自己的内容用户「不爱看」

2、总怕用户说自己的内容写得「不好/不对」

3、总怕用户觉得自己的内容讲得「太简单

4、总觉得自己的内容写得「不够全」

如果你也有这4种想法,建议你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。这里面的内容,都来自我和朋友聊天时真诚的建议。今天,也想分享给你。

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:人生最差的选择永远不是选A选B,而是不做选择

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

发的内容用户不怎么看,要不要按照他们的喜好写?

很多人做内容,不管是在视频号/公众号发作品,还是在社群/朋友圈里写观点,都有时候会觉得某些内容「用户不看/没回应」,因此开始陷入自我怀疑,是不是这个东西用户不需要,要不就别发了,发点热点吧、发点新闻吧、发点他们爱看的内容吧。

我觉得核心是你要想清楚两件事。

第一,你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。确定好了,就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下去,你要做的是你自己的IP,而不是用户想看的内容

第二,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过来。做搞笑视频的百万粉丝大号,也不一定有一个只有1000精准粉的商业咨询师赚的钱多。

不要因为流量焦虑,再专业的干货,点赞量也比不上大长腿穿黑丝跳舞。

但你说:我又想要高流量,又想要精准粉丝去变现,怎么办?

分享三个小技巧:

1、内容创作:大开口+精漏斗

  • 大开口说的是选题:就是你内容的选题要足够广,能触及到足够多类型的群体。触发普遍痛点、引起群体共鸣,这样先把流量做大。

  • 精漏斗说的是钩子:在你的内容里面,可以设置一些目标用户感兴趣的钩子(比如资料、工具等等)。让有需求的精准人群想来领,让看热闹的人自动划走,这样形成漏斗,去精准引流。

好比你是做企业咨询的,你去写上市公司老板怎么把个人IP应用到组织创新」,那肯定流量低啊,哪有那么多上市公司老板。

相反,如果你去写一个「雷军是怎么把小米卖爆的」就不一样了,雷总粉丝、车粉、营销从业者、包括围观群众都来了。这个时候你再在内容中间放个钩子,说你有一套麦肯锡总结的创始人精准诊断量表,有老板需要可以加你微信。这样多好,不是老板的人自动就被筛选走了,找你领的大概率都有需求。

2、内容分发:遵循6211原则

不管你在什么平台做内容,都不可能只做一条吧,一个月怎么也有10个。那这10个内容,就要思考不同的创作逻辑。

6211原则,说的就是你分发内容的比例:60%的流量/热点/共鸣类作品、20%的个人方法论/干货/案例类作品、10%的个人情感类作品、还有10%是你的营销活动和销售动作。

用60%的流量内容把用户先搞进来,关注你的号,这个时候他就能收到推送了。再通过20%的干货让他对你建立信任、通过10%的个人情感标签吸粉,最后再去想怎么靠活动引导成交。

始于流量、忠于干货、陷于情感、成于活动,这是6211的路径。

3、内容测试:让用户用最短时间成本给你回应

有一种场景是在社群或者朋友圈发内容,发了之后也不知道用户看不看。这个时候可以用好一些微信的小功能,比如朋友圈可以说认同的给我点个赞、社群里可以说觉得有干货的可以拍拍我,这样用户做出回应只需要1秒的时间,他会相对愿意回应。

不同场景里,这种测试的方法还有很多。总而言之,最大化降低用户给你反馈的时间成本就可以。

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1
怕用户觉得自己说的「不对」,不敢发内容
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心态,毕竟自己不是什么大咖,怕写的内容发出去后被别人直接开喷,说你讲的不好甚至不对,很丢脸。
但为啥我觉得这个也是个没必要的顾虑?主要有两点。
第一,是再专业的人士,也一样被喷。
你可以去抖音看看,有多人在认真地分析:詹姆斯、杜兰特、哈登、恩比德,根本就不会打篮球。
包括每年春节档电影,任何一个评论区,都会有一大票人说这电影是超级烂片。就比如我前几天刚看了《第二十条》,感觉拍的非常好,看的过瘾,又引人深思。但我清楚的记得它还没在网络上线的时候,有N多人对他的评价是:超级烂片、没逻辑、没演技、看到一半就睡着了。
第二,是观点这个东西,本身就没有对错。
每个人接收的信息源都完全不同,对事物的理解当然也不一样。同样是聊五一调休,老板和员工的逻辑能一样吗?老板认真地分析,写了一篇为什么五一前后多加两天班,其实可以让员工更好的工作」,然后指望打工人去认同你,可能吗?他只会骂你不要脸。
针对这个问题,我有四个建议。
1、不要因为别人的diss,对自己产生负能量影响
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力,你可以分享观点,但没必要去要求所有人都认同你说得对。你有写文章的自由,也要给别人骂你的自由,这个没什么。
2、要有专业边界,不懂行的事情少发言
不管做短视频、写文章、还是做直播,我觉得都要聚焦在自己专业的事上生产内容。我搞了9年的营销策划,toB、toC、toG都干过,地产、互联网、知识付费、金融都有经验,所以我的内容才都往这个方向上写。
那反过来是啥样呢?就是好比我觉得小红书能挣钱,但是我狗屁不懂,我就在网上乱抄一统开始写文章,说大家跟我学吧!
这就有点扯淡了。
3、可以评论事件/观点/理论、但最好不要指名道姓写特定的某个人
我刚刚就犯了这个错误,我上周写了个文章《国家出手:先干私董会,再灭知识付费》,阅读量还挺高。但是后台有一堆人骂我,说我诋毁XX私董会,我想了一下我也没有啊。后来我反应过来了,是因为我提了个事情,说现在做私董会的一众大佬纷纷把自己的私董会改名,比如改叫研习社之类,然后贴了一张XX私董会改名前后的照片
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他们那个私董会在圈里很有名、有代表性,所以我用这个来作证「私董会都在改名」这个论点。正好我还有他们客服的微信,截图他们朋友圈很容易,没多想我就上图了。
但后来想想,确实不合适。因为我整个文章都在抨击私董会割韭菜的现象,哪怕我不是那个意思,80%的读者也会认为:那个XX就是这样的私董会。
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我第一时间删掉了那张照片。
没什么阅读量还好,如果传播量很大,对人家、对自己,都不是好事。
4、任何观点,都要有自己的理解,不要做搬运工
不管你做IP是为了变现还是为了塑造影响力,永远都要记得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。你可以蹭热点、可以借事件,但一定要从你自己的专业出发,去分享你自己的经验和思考,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。
就像我经常看到一些号,说自己是读书博主,但他们写的内容,就是直接抄一堆好书的金句,这样你做100、1000篇文章,又有什么用呢?给用户省一张微信读书卡的钱?
有故事、有观点,才有人设和IP,知识是用来从不同角度解读和实践的,没有人会关注一个「知识的说明书」。
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2
怕用户觉得内容「太简单」,不好意思分享
你精心做出来的内容,在用户看来,只是换汤不换药,说的还是那么点事,这说明什么?说明你菜,还是说明他很厉害?
都不是,只是说明他不是你的客户,仅此而已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,就是新买了一个IP的书,回家打开一看发现:哎,说的还是那么点事啊,我早知道了。
这不是说明人家写的不好,而恰恰是说明你成长了。这个很好,但难道因为这个原因,对方就不出书了?
肯定不是。
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客户:如果你的专业能力是60分,那就去教40分和50分的人。但不代表你没资格创作60分的内容。
六年级的学生,才最会教二年级的学生怎么做数学题,清华北大的数学教授反而干不太了。
针对这个观点,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分享给你。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3
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4
总觉得一个内容「没写全」,想等写全再发
这也是我自己刚开始做内容时一个最大的问题:总觉得这个东西我讲的不够全,还得多写点才能发。
比如想讲「社群运营」这个主题,从准入门槛、会员权益、活动设计、发售方式、甚至群规和开营仪式怎么写,都想一次性内容讲清楚,不然就是「没写全」。
这样做,其实血亏。
首先,这会大大拖慢我们的创作/更新速度。
其次,你本来能做5篇2000字的文章,有5次机会出爆款。现在只能All in在这一个万字长文上,而且还有很多人因为内容太多而读不完。
我觉得,只要你不是想去做「课程」,内容输出上真的没必要追求完整性。更好的方式是:一段时间聚焦一个主题,有灵感就输出一篇。今天写开营仪式先发出去,明天再写个会员权益设计,两个礼拜写了10篇,再做个专栏去整合。

就像我现在这篇文章:做内容的人,最没必要的4个顾虑」,难道没必要的顾虑只有4个吗?肯定不可能,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4个,那我该怎么办?应该去看书、查网上的观点,找出第5个、第6个?
不是的,肯定是先把这篇文章发出来。回头有灵感了,再写一个「俗人做IP,最没必要焦虑的4件事」,又有啥不行呢?
做内容其实跟设计产品一样,不一定要追求完整性,而是要赶紧把产品推向市场。
造一辆汽车,最重要的是先要把发动机和四个轮子装好,而不是关注音响是否足够智能。
最后有两句话,与每一位内容创作者共勉:
顾虑太多,付出的是时间成本。人生最差的选择,是不做选择。
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,有六成把握就要先上场,而不是等万事俱备再出发!
同祝:五一劳动节快乐!愿每一份辛苦都不被辜负,终将熠熠生辉。
内容创作者,最没必要的「4个顾虑」插图5
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。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您带来了一些实用的方法,如果您有所收获,欢迎分享给您身边其他有需要的小伙伴。点个在看、发个朋友圈,一起学习、一起成长
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