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
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1


作者|任娴颖

编辑|刘

图源|网

来源|未来食品实验室


当“良药苦口”变“良药可口”,热衷“朋克养生”的年轻人,高低得要尝上一口。


最近,上海一家新开业的冰淇淋店走红网络,店面装修采用中药铺风格,产品主打中药草本口味冰淇淋:川贝枇杷膏、薄荷西瓜霜、锡兰决明子、山楂佛手柑、姜汁红糖、竹香茉莉……尽管“中药冰淇淋一份卖到38元”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,也不妨碍店内产品销售火爆卖到断货。


近年来,伴随“养生年轻化”趋势和“朋克养生”风潮,中药养生概念产品层出不穷,从中药奶茶、中药咖啡,到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,“中药+”在餐饮细分市场不断拓展边界,还吸引到众多中医院、中药房等“专业级玩家”跨界入场。


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普遍关注和焦虑,使得养生元素成为自带流量的香饽饽,但这些养生概念产品走红的同时,又不可避免地引起争议,社交媒体上指其为“噱头”“智商税”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

中药烘焙、中药饮品为什么受年轻人喜爱?“中药+”是养生赛道的新“流量密钥”,还是一阵短暂的风潮?中药餐饮是一门“长红”的生意吗?




01.


不爱“吃苦”的年轻人,

却为“中药”买单?


面对高压力、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,年轻人已经够苦了,这“苦”是再多一点儿都吃不了!


但与此同时,年轻人也不喜欢“太甜”。


在社交平台上受到好评的中药烘焙或饮品,最常出现的好评理由,除了“好吃”“没什么药味”,就是“不会太甜”。这从侧面反映出年轻群体的饮食养生态度:既要低糖健康,又不能牺牲口感,生固然要养,但不好吃可不行


2024年,尼尔森IQ、GfK与世界数据实验室联合发布的《Z世代消费报告》显示,Z世代对“美好生活”的定义,“健康”排在首位,天然成分被认为比人工合成成分更健康,在健康食品的选择上,也更倾向于天然、低糖、高蛋白等品类。(注:该报告中的Z世代定义为1997年至2012年出生人群。)


年轻人“天然、健康、美味”的养生追求,与“药食同源”“食疗养生”的中医理念,不谋而合。


中医理论认为,食物与药物一样,都具有“四性五味”,四性即寒、热、温、凉,五味即甘、辛、酸、苦、咸,食物所具备的属性和味道决定了其对身体的作用,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,这便是“药食同源”


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,其精髓理念和价值观早已融入国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实践,形成集体的文化认同。在社交媒体上,年轻人将自身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,称之为“养生血脉觉醒”,这赋予了他们某种认同感、联结感和归属感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他们去探寻“新中式养生”的个性化体验。


红枣养血益气,枸杞养肝明目,麦冬润肺益胃,当归活血调经,酸枣仁安神助眠,黑芝麻乌发补肾……在曾经中老年“专属”的养生赛道上,年轻人一骑绝尘,迅速完成了“质疑、理解、成为”甚至“超越”的全过程,些天然食材和传统中药材,也被年轻人捧在手心里,成为一种“爱自己”的仪式和态度
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2




02.


“专业玩家”跨界入场,

“中药+”成流量密码?


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,将中药材与食物搭配烹制成“养生药膳”由来已久,并不稀奇。中药面包、中药茶饮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药膳,它们能在年轻群体中掀起饮食风潮,是做对了什么呢?


奶茶、咖啡、面包、冰淇淋等食饮品类,因其口感体验,便利性、即食性,以及社交属性等,在年轻群体中拥有广泛市场,产品复购率高,但也因此,市场竞争激烈,产品同质化程度高。


新华网2022年发布的《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年轻人的营养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、细分化,也更趋于个性化;相比于传统滋补品,便携、简单、即食的“轻营养”产品更受他们青睐,尤其是颜值更高、形态更新颖的营养产品。


面包、咖啡、冰淇淋等食品与中药的结合,实质上是对传统药膳的形式创新和边界拓展,一方面迎合了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,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和体验,满足了年轻群体“尝鲜猎奇”的心理和“追新立异”的个性化需求。


对于餐饮行业来说,“中药+”的本质是在红海市场寻求差异化突破口;而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,则意味着传统的与时俱进和品牌的“年轻化”变革。


“中药+餐饮”细分市场的崛起,为中医药行业创造了与年轻消费者拉近距离的契机,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中医院、药企、药房,以及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创业者跨界入场,其中不乏上市公司、百年老字号。


比如,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国潮养生烘焙馆“仲景生活”,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“药食坊”烘焙店,同仁堂旗下大健康新零售业态品牌“知嘛健康”,童涵春堂的“二十四节气茶”,华北制药旗下茶饮品牌“甄饮子”,扬子江药业旗下龙凤堂推出的黄芪咖啡,东阿阿胶联名奈雪的茶推出的阿胶奶茶,国药太极联名天府可乐推出的藿香可乐,等等。


这些跨界的“专业级玩家”,一方面在中药材渠道上独具优势,另一方面,其专业背景也让消费者多了一份放心。


如今,“去医院吃面包,去药房喝奶茶”,俨然成为年轻群体中的一股新风潮
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3




03.


“真养生”还是“智商税”?

“网红”如何“长红”?


走红归走红,但围绕中药养生食品的争议从未停止。


作为“食品”,首先受到关注的是其安全问题

食品安全法第38条规定,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,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。根据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、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公布的“食药物质目录”,目前共有106种经过安全性评估的物质被列入该目录。


这份目录也成为市面上主打“中药+”概念的食品,以及这条赛道未来更多细分品类产品的重要规范性文件。


其次,作为主打“健康、养生”概念的产品,中药食品真能养生吗?


需要明确的一点是,养生不是治病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》,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“产品标签标识和经营中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”。


所谓“养生”,传统意义上指通过各种方法保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;现代意义上则指根据人的生命历程规律,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身心养护活动,提高生命质量。


饮食调养在养生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,强调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。


“中药+餐饮”市场存在众多细分品类,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位,无法就“养生效果”一概而论。拿最近被热议的中药冰淇淋来说,争议点主要在于“中医提倡忌寒凉”,但从媒体采访中可以看到,商家并没有过度营销夸大养生效果,店员也表示,添加草本是增加冰淇淋的风味,达不到中药的功用。


现代养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科学化、个性化和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,也更强调关注心理健康与社会因素


中药面包、中药茶饮等产品的“爆火”,被认为与年轻人“朋克养生”的态度有关。


朋克养生看似是一种行为自相矛盾的“伪养生”,背后其实是年轻群体的健康焦虑,和没有被满足的心理需求。朋克养生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,也是他们的个性表达,既是他们对生活的无力,也是他们对现实的反抗。通过朋克养生,他们与自己和解,找到自主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,也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。


“朋克养生”的背后,是年轻人对身心健康的“真需求”。中药养生食品乃至广义的“新中式养生”,要解决的就是这背后的“真需求”。


市场正在涌现更多兼具诚信和专业的从业者,与对中医药文化热衷或好奇的年轻人们“双向奔赴”。


丁香医生发布的《2023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》显示,传统健康观认为“无病即健康”,而当代人定义健康的三大标签是“心理健康、吃好、睡好”,“不生病”还要排在后面。尼尔森IQ《Z世代消费报告》提到,Z世代忠于自我,注重真实的情感连接和归属感,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,产品偏好上追求高价值感。


但需要强调的是,当代年轻人既追求高价值感,又相当实用主义:可以买贵的,但不能买贵了。如果品牌和商家只是把“中药+”当做营销噱头,甚至因此出现高溢价,那注定是要昙花一现。


真正立足于这个市场的产品和品牌,除了要在品牌核心价值的建构和传递上用心,更重要的是在食材品质、配方研发、工艺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投入


流行是不断变迁的,消费人群和需求也会持续变化。不变的是,产品和品牌需要有对消费者的真诚态度,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。唯有如此,才能“长红”。


* 提醒:文章仅供参考,如有不当,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。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,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,因此导致的损失,本运营方不负责。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,请联系处理。
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4

– END –


中国好成分 · 年度盛典

汇聚「好技术、好产品、好品牌」

打通企业产品创新与C端营销渠道通路


火热报名中

中药面包、中药冰淇淋“爆红”,“中药+”是一门好生意吗?插图5
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