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

在管理学的世界里,我们常听到各种概念,但若没有实际的行动路径和内容,这些概念对我们的实践帮助有限。今天,我想分享的主题是《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》,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体会,也是我在与企业互动中得到的深刻洞察。


为什么要探讨这个主题?


我注意到,许多企业在学习华为时,往往只停留在表面,比如考核体系、干部体系等,看似忙得不亦乐乎,实则公司的成长和业绩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。这种管理真的有意义吗?我认为,企业应该抓住关键——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,也就是持续成长的机会。


机会,企业发展的“根目录”


我认为,企业的持续成长离不开机会,机会分为两种:战略性机会和战术性机会。无论组织如何发展,最终都离不开这两种机会。企业必须清楚这两种机会的不同特点。


战略性机会往往基于未来,是别人尚未进入的领域。这种机会通常由企业自身创造,因此具有先发优势。

战术性机会则存在于已有的大机会中,通过资源配置来占领市场的战术点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机会的资源回报率可能会降低,因为企业成为了市场的跟随者。


战略性机会与战术性机会的区别在于,前者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预期,但风险也相对较大;而后者则可能因为市场的拥挤而导致回报率降低。


人才发展的“牛鼻子”


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才发展。许多企业的人才发展方案效果不佳,原因在于没有抓住企业成长这一核心。华为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它始终围绕事业发展的机会——也就是“根目录”。


年轻人需要发展的机会,但若关键岗位已被经验丰富的前辈占据,他们又怎能获得成长的空间?只有在业绩翻番、岗位空缺时,年轻人才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升。人才的发展,实际上是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新岗位、经历筛选的过程,而非某个机构单方面培养的结果。


企业咨询的系统工程


在为企业做辅导时,我强调的首要目标是成长。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管理项目,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成长。以器官移植为例,如果企业的基因与移植的“器官”不匹配,即便“器官”再健康,最终也会导致坏死。因此,企业咨询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打通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。


评判大机会的规律性判据


要评判一个大的机会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:


1. 产业的成长生态:大的产业发展机会能够孵化出大企业。

2. 大市场:没有大市场,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。

3. 唯一性:缺乏唯一性,企业容易陷入内卷。


以我今天访问的一家企业为例,它具有唯一性,并处于一个大市场中,能够显著降低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降低成本已成为刚需。


总之,机会是企业发展的“根目录”,只有抓住机会,组织才能充满活力,人才才能得到成长。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,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成长和成功。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1

危机,对于所有企业来说,都是一场公平的考验。在当下,众多中国企业面临严峻挑战,其中尤为突出的有三大类问题。


第一类:流量递减与客户流失


企业的核心命脉在于客户,而当前许多企业正面临客户流失的困境。门前冷落鞍马稀,客户不再,生意何以为继?这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痛点。为何客户会流失?在某些领域,头部企业几乎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,如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%-50%。剩余的企业只能争夺剩下的市场份额,竞争自然激烈。此外,平台企业的崛起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,许多商场和超市的生意日渐萧条。许多企业仍固守传统思维,涌入已过度拥挤的传统市场,结果只能内卷,甚至被迫退出市场,最终可能沦为出租厂房或转型为物业公司。


第二类:供应链中断


供应中断是另一个严重问题,以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为例,企业必须反思其供应链管理是被动应对还是主动规划。一些企业通过提前储备原材料,在市场价格上涨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,甚至超过了直接生产产品的利润。这表明,企业的利润来源不应仅限于产品本身,而应全方位考虑,如何在各个环节争取盈利空间,如何预防供应链的突然中断。管理的核心在于预见性,缺乏预见性的组织工作必然被动。企业必须建立预案,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。


第三类:现金流断裂


即使客户和供应链都正常,企业仍可能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。现金流一旦断裂,企业将无法支付工资和货款,这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。因此,现金流的管理比盈利更为关键。如果现金流出现问题,企业可能面临搁浅的风险。


面对危机的深层思考


这些问题背后,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:所有这些不确定的波动,无论是社会的、政治的、市场的还是客户的危机,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公平的。我们遇到的困难,别人同样会遇到。这些外部的波动和困难,不应成为我们业绩不达标的借口。企业的外部不连续性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,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,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。


企业必须学会在波动中创造机会,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。这不仅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考验,也是对企业创新和战略眼光的挑战。只有在不断的挑战中寻找和把握机会,企业才能在危机中成长,甚至实现逆势飞扬。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2

那么,那些能够逢凶化吉的企业,究竟遵循了哪些规律?

每个企业都需自问:我们的产品究竟满足了客户的哪些需求?是解决痛点、甜点、痒点还是高点?若非聚焦于客户的痛点,一旦外部环境生变,企业便可能陷入困境。


解决方案的精髓何在?

我认为,其本质在于治愈。


企业为客户提供的,应该是对症下药的“处方药”,而非仅能锦上添花的“保健药”。市场上的穿戴设备,例如电子手表,更多地属于保健药,它们是用户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的额外选择。而手机,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无疑是处方药的代表。


活得久的企业,如何做到逢凶化吉?


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不落入发展陷阱,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?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,我们才能找到普遍适用的应对策略,使学习的知识具有通用性。


学习华为,为何难以复制其成功?


华为的所有方法论,都是基于其自身过往实践的总结。但经验与知识之间存在差异。经验是初级的,而知识则是更深层次、更理性的。华为的过往知识,未必能指导其未来的成功,因为未来并非过去的简单延伸。同样,我们若将华为的经验直接套用,也难以保证能够指导我们自己的未来。


企业如何应对新情况、新问题?


我认为,关键在于实事求是。面对新情况、新问题时,我们必须创造新知识,而非僵化地套用旧有的模式。生搬硬套华为的知识是教条主义,盲目依赖自己的经验则是经验主义。企业既不能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,也不能掉入经验主义的陷阱。


管理的本质是什么?


我认为,管理就是调节原因变量,以最大化时间的价值。


针对上述情况,我们可以分析几个可能的原因变量:


1. 刚需还是保健? 企业在开源时,必须明确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刚需还是保健。若能将保健性产品转化为刚需,便能更好地满足市场。


2. 战略采购还是战术采购? 当供应链出现问题时,企业需要自我审视,自己的采购策略是战略性还是战术性的。战略采购能够保证供应链的稳健,而战术采购则更多是按部就班。


3. 机会还是内卷?企业必须认清形势,区分当前是面临机会还是内卷。同质化的产品与服务容易导致内卷,而唯有在广阔的市场中,企业才能避免激烈的竞争。


企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


归根结底,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生存底线的基础之上。企业发展的前提,首先是要活下去。企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,其实都是“活下去”。这就如同人生,我们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,但只要在关键时刻抓住一两次,便已足够。


企业的生存哲学


企业首先不应追求赢,而应追求不输。不输是最安全的保证。不输的企业,一旦遇到机会,便能厚积薄发,重新焕发活力。企业不应总是惦记着高光时刻,而应追求低调、平稳、顺利的发展。唯有如此,企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。这是我们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假设。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3

以华为的历程为例:


在20世纪90年代,华为以代理小型交换机起步,当时这一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无数竞争者。然而,随着竞争的白热化,许多代理商逐渐退出市场,华为也面临着严峻的抉择。在那个时期,华为并没有现成的历史知识或经验可供借鉴。面对这样的形势,华为必须创造新的知识,用以指导自己的未来。


当时深圳的两大诱惑——股票和房地产,似乎都预示着快速致富的可能。然而,任正非却坚信,未来将是一个知识的时代,而非泡沫的时代。他认为,企业的生存底线必须建立在技术之上。华为开始转向产品创新,尽管在模拟机的研发上遭遇了失败,但这并未阻止华为继续探索的脚步。


华为的CC08交换机的成功,标志着公司在通信市场上的突破。这一成功的背后,是企业家对于创新投入的坚定信念和定力。华为早期的这些经历,对于今天仍在创新研发中摸索的企业,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

华为自创业之初就展现出了国际化的视野。尽管最初的战场在中国本土,但华为始终与西方公司同台竞技。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村市场的开拓,华为在农村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并逐渐向城市市场转型。


华为通过在原有交换机平台上增加业务平台,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,成功撬开了城市市场。这一战略的成功,再次证明了华为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变能力。


华为的发展历程中,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机遇出现。从2G时代的末班车,到3G时代的海外先行,再到5G时代的全球领先,华为始终坚持创新,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。


华为的组织能力并非设计出来的,而是在不断的外部目标牵引下磨合形成的。这种能力是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响应的关键。


面对国际政治环境的挑战,华为通过成立行业军团,打破组织边界,快速集结资源,深入行业痛点,提供有厚度的解决方案,展现了其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适应能力。


华为的管理哲学强调实事求是,不追求短期的赢,而是追求长期的不输。这种稳健的管理理念,使华为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,抓住关键的发展机会。


正如任正非所说,创造机会、引导消费是先驱者的座右铭,而寻找和抓住机会则是后进者的名言。在不断定义和重塑未来的征途中,华为正以生态思维和组织活力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4

资源分配给机会


在企业的成长道路上,把资源投到机会上,而不是纠结于问题,这是实现突破的关键。


一、资源要投到机会上


变革是企业生存的常态,不是偶尔来一下的过客。我们要认识到,企业不可能靠一招鲜吃遍天,必须拥抱变化。市场、环境、客户需求都在不断变化,我们要准备好。驾驭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很关键。很多企业组织僵化,缺乏活力,怎么能应对外部的风浪?要多尝试,多折腾,但要有目的,不能瞎搞。就像汽车,冷启动难,但一直保持怠速状态就随时能调整。要有方法,让大家保持敏捷,不要停滞不前。


二、管理要常态化


看一个企业是否重视管理,就看他有没有固定的管理预算。不是老板自己说重视就重视,要有实际投入。有没有为管理变革、研讨、学习留出预算?如果没有,那所谓的重视管理就是空话。


三、伪高管”现象


很多高管被称为“伪高管”,但这真不是他们的错。如果企业没有常态化的管理实践,高管们怎么可能有实战经验?战略规划不是老板脑子里的想法,而是要经过全公司上下的研讨,形成共识,有具体的过程和结论。


四、管理要聚焦机会


管理要从业务出发,不是从管理出发。要面对外部的机会和挑战,不是闭门造车。


五、创造机会的方法


创造机会有很多方法,比如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,和客户一起思考未来;高管要花时间与客户在一起,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;让客户有代入感,感受到产品的价值;还有,目标管理要像漏斗一样,有层层筛选的过程。


增长要敢于突破,找到难的方向,替代旧的产品,跟随行业趋势,整合资源创造新机会。


很多企业所谓的战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战略。要问自己,我们的生态位在哪里?我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我们的企业基因适合做什么?


在战略选择正确的情况下,还要确保粮仓充足,敢赢敢输;打造敏捷的组织,赋能每个人;营造正能量的场,激励员工;培养领导力,发动大家一起干难事;管理要有杠杆效应,精准发力。


用白话来说,就是企业要活明白,把钱投对地方,经常折腾但别乱来,真正重视管理就得真金白银地投入,别光说不练。高管们要下到一线,真正了解客户,让客户感到我们的产品有戏。目标要定得合理,管理要有重点,别什么都想一把抓。最重要的是,战略要清晰,知道自己能干什么,不能干什么,然后围绕这个来布局。
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5

[ END]

学习更多经营管理知识
👇欢迎扫码加入交流群👇
备注:请注明你的公司、姓名、职务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6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7

📖

关注我们

MBB专注于本土化落地咨询服务
服务内容如下:
1. 战略规划与执行:协助企业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,并提供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指导,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。
2. 组织设计与变革:评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流程,提出优化建议,协助企业进行组织变革,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。
3. 绩效管理与激励:设计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,包括设定目标、绩效评估、奖惩机制等,激励员工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。
4. 运营效率提升:分析企业的运营流程和资源利用情况,优化运营模式,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成本,并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。
5. 品牌和市场推广:帮助企业建立或提升品牌形象,制定市场推广策略,协助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活动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6. 供应链管理:优化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,包括供应商管理、物流管理、库存控制等,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。
7. 财务管理与风控: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,包括财务报表分析、资金管理、风险评估等,提供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。
部分品类:阿米巴经营、战略定位、战略规划、品类创新 、爆品打造、股权、薪酬绩效……..
欢迎垂询,一对一落地服务!
同时提供:各行业专属模板,可私人订制,拿来就能用


商业模式画布模板

品牌定位心智报告模板

企业战略规划模板

企业市场营销模板

企业管理模板

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模板

企业绩效管理模板

企业薪酬体系模板

企业用工风险管理模板

企业股权结构设计与激励模板

企业顶层设计模板

集团管控模板

企业数字化转型模板

企业战略解码模板

企业供应链管理模板

如何找到组织活力的“牛鼻子”?插图8
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